時間:2018-01-18 08:07來源:網絡整理作者:貝貝網點擊:
現在很多的人在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劇就會說我會這部劇打call,還有人發現這個明星歌唱得好就說為誰打call,還有人說為誰瘋狂打call,那么打call是什么意思呢?打call的由來是什么呢?下面八寶網的小編為大家分享打call的發展,打call是怎么出現的,怎么做到正確的打call?為喜歡的打call吧,不服來diss吧。
打call一詞源自日系應援文化。
眾所周知,日本是宅文化的圣地。由偶像、ACG延伸出的曾經屬于日圈的“小眾文化”現如今漸漸被更多的普通大眾所熟知,圈子里的一些既定用語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使用,這些詞就演變為了流行語,打call的普及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例。
打call,日語為「コール」。百度百科是這么解釋這個詞的: LIVE時臺下觀眾們跟隨音樂的節奏,按一定的規律,用呼喊、揮動熒光棒等方式,與臺上的表演者互動的一種自發的行為。打call是對臺上藝人支持與喜愛情感的集中表達,看似瘋狂,實則理性,主要體現為臺下整齊劃一的吶喊和一片熒光棒的海洋。
從基本定義上來看,與打call密切關聯的要素有以下3點:
關鍵點一:首先是LIVE。
日本的偶像文化非常發達,無論是現實偶像還是ACG二次元衍生的偶像(包括聲優),舉辦演唱會是十分常見也可以說是最核心的維持與粉絲關系的方式(比如我們熟知的女子偶像團體AKB48就是以劇場LIVE發家)。LIVE中偶像們在臺上拼盡全力唱唱跳跳,下面的粉絲情緒被帶動,為偶像加油打氣也慢慢從心情轉化為行動。由此,無所不能的日本偶像宅們便發明了一種新型應援方式,這種用動作和聲音的應援法日后慢慢發揚壯大。所以,打call的場景是LIVE,打call實則是一種在表演時臺下響應臺上的互動方式。
打call的關鍵點之二:呼喊、揮舞熒光棒。
從字面上的call來看就知道這種應援肯定要發聲,至于呼喊的內容就因表演者而異了。另外就是熒光棒,作為日系偶像(多為女團)應援的必備用品,觀眾揮舞的熒光棒與舞臺燈光相互輝映,絕對是提升氛圍的利器。
第三個關鍵點:集中表達。
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。在LIVE這種很high的環境下大家的情緒都異常激動,如果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放飛給臺上的偶像應援,那畫面估計跟吵架差不多……那么如果有統一的口號、統一的節奏點、統一的動作的話,就可以發揮出應援本身最大的作用而達成會場的一體感,對舞臺上的表演者來說也是超強的鼓舞和激勵。
為什么要“打call”?魅力在哪里?簡言之,因為好玩。
好玩在哪里?
一、瘋狂卻又合理,參與感。在特定的環境下做特定的事情,這種特殊的、指定的行為方式讓人精神愉悅。神秘魔性好赤雞,其根本原因就是參與感強。最明顯易懂的例子就是迪士尼,在設定好主題的這個環境下,你戴米奇耳朵、與工作人員扮演的經典角色們代入式的交流就自然又合理。打call也是一個道理,粉絲追求的就是在這個地方、這個時間里可以盡情放飛自我的感覺。
二、統一性的前提下的社交,認同感??磁枷袷且环矫?,另外一方面就是和大家一起玩。無論來自哪里,有著怎樣的背景,粉絲們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(應援偶像、感受現場氣氛、釋放自己等)來到現場,即便不交流一旦開場大家就能達成高度統一。有這樣一群人跟我一樣,即使外面的人再不理解、再認為不正常,但我可以在這里找到認同感。
三、反饋。試想一下,因為你的喊call,小偶像在原本的舞蹈動作中與你產生了一個互動(比如比心、wink、飛吻之類)……是不是會更加激發打call的熱情和趣味性呢?
Copyright © 2002-2019 愛呼呼育兒母嬰資訊平臺 版權所有 備案號:
聲明: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